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建校时间:1956年

学校类型: 公立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浸大”(HKBU),是一所国际化研究型博雅大学,为香港教资委资助的八所公立大学之一,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香港浸会书院,以文、理、商管、现代中医药研发著名。浸大传理学院于2011年荣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位列亚洲第一。2021年,浸大在数据库领域位列世界第11位,在人工智能领域排名香港首位,世界第37位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101-125位,研究成果排名全港首位。浸大会计、金融及数学等众多学科亦位列世界200强。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从2010年获得AACSBEQUISAMBA认证,成为香港首家获得三重国际顶级认证的商学院,并于2018年入选“亚洲25所顶尖商学院”。浸大中医药学院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抗癌领域先后取得多项国际专利,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运营香港首家中医医院


浸大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为腾讯等机构开展广泛合作。2020年浸大成立六所跨学科实验室,旨在香港构建世界级水准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据2018-2028发展规划,浸大将面向全球招募一百位顶尖学者,帮助其在创意媒体、健康与药物研发、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升科研、教学能力2021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第23名。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第60名。2020QS世界大学第261位,亚洲50强大学;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1位;2011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第111位,世界百强大学。


院系设置

香港浸会大学坐落于九龙塘观塘。校园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位于窝打老道启用的“善衡校园”、位于联福道的“逸夫校园”及“浸会大学道校园”,以及位于观塘为前皇家空军军官俱乐部的“启德校园”。此外,持续进修学院新界沙田石门设有“石门校园”。善衡校园的名字,是纪念积极推动香港浸会学院成立的商人何善衡。校园于1966年落成启用,并曾于1990年进行局部重建。此部份的校园占地22,000平方米,内有11座主要建筑物,共提供48,000平方米可用空间1978年5月,位于善衡校园内的“大专会堂”(即现今的“大学会堂”)落成启用,是当时香港的一个主要的艺术表演场地。香港浸会大学宣布,将会斥资21亿元于九龙塘联福道原李惠利校舍北部地皮,兴建全新学生宿舍及教学综合大楼。为配合社会需要,浸会大学陆续开设多项全港创新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医学双学位课程,毕业同学可获颁浸会大学中医学学士学位及生物医学理学士(荣誉)学位、其它创新的课程包括:浸会大学中国研究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欧洲研究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翻译学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体育及康乐管理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浸会大学传理学文学硕士学位课程、浸会大学分析化学理学硕士学位课程等。


校训

“笃信力行”“笃信”:忠实地信仰。“力行”:努力地实行。


愿景

及至2020年,香港浸会大学将成为区内全人教育的领袖学府,于学术上表现卓越,力求创新。


使命

香港浸会大学在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范畴力臻至善,秉承基督教高等教育的理念,推行全人教育。


校徽

香港浸会大学设有校徽和标志。校徽于1956年创校后便开始使用,由三种图案:圣经、波浪和绳结组成。圣经代表优质独特的基督教育,包括学术研究和对伦理及灵性的培育;波浪代表香港以岛为主的地貌,也与儒家的“智者乐水”呼应,代表大学不断努力改善质素;绳结代表在主的怀抱中基督徒能够联结一起。标志则于1994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正名为大学后开始使用,由靳与刘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标志建基于书本和水的图案,将学校英文名称缩写“BU”与书本的轮廓结合,使标志与汉字的“迎”和“进”相似,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而标志在1996年10月的香港设计展获奖。


联系电话

陈老师:18801443088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701

Copyright©2011-2022 北京伽叶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26533号-6
技术支持:微略科技
留言板
请填写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
您的姓名:
电话号码:
留言内容: